那英韩红出战《歌手2024》,杨丞琳海来阿木被吐槽,华语乐坛还有不修音歌手吗

来源:人气:677更新:2024-05-15 16:05:12

搜狐娱乐专稿(林真心/文)《歌手2024》(以下简称《歌手》)的梗,根本看不完。

从“那英历险记”发展到“华语乐坛大点兵”,这档音综已经从听觉盛宴变成了幽默段子素材库。

但互联网狂欢掩盖不了音综的“用人荒”,和大众对华语乐坛的“殷切期盼”。

“众多原定歌手因直播形式放弃参赛”的爆料之下,有大批网友要求公开这份“婉拒名单”。疑似节目导演的朋友圈内容流出,似乎又坐实了内娱歌手依赖修音的传闻。

音综直播劝退华语乐坛,究竟是不是谣言?

音综直播,暴露劣势?

暌违四年,《歌手》再次出圈。

相关话题霸榜热搜的同时,还带动芒果超媒股价大涨。截至5月13日收盘,芒果超媒股价大涨11.69%,成交量创上市以来新高。

上一次出现如此盛况,还是2022年的《乘风破浪3》和王心凌。

只不过这次不是靠新人的异军突起,或童年滤镜加成,而是无修音直播唤起的强大爱国情怀。

首场直播竞演,00后摩洛哥裔歌手Faouzia和曾两次提名格莱美的Chanté Moore均展现出超强的实力,包揽前二。排名第三的那英,则凭借回应观众鼓励的一句“你上去试试”,以及观看对手舞台时的表情,迅速出圈。

这当然不是那英第一次因为耿直发言受到热议。

但这一次,那英面对外国歌手的对抗性焦虑,被玩梗的广大网友上升到了新的高度,直接和近代史挂上钩。

“五旬老太守国门”、“抵抗洋人是叶赫那拉的宿命”的巧合和想象力让人捧腹大笑;网友四处“摇人”的精神状态则比段子更像乐子;韩红“请战”的豪横,直接带动A-Lin、李佳薇、王晰、江映蓉等一众中国歌手纷纷亮出态度。

展开全文

但,撕开娱乐化的包装,《歌手》真正刺激到大众的,是无修音直播暴露出的华语乐坛的“乏力”。

看完直播的网友,把汪苏泷、杨丞琳的实力比作“草莓音乐节”,海来阿木代表“星光大道”,调侃二手玫瑰的表现像“农村红白喜事”,认为唯有那英能作为“国家队”选手肩负起战胜外国歌手的重任。

还有很多人在社交平台发问:华语乐坛难道没有实力唱将了吗?何至于此?

很快,网友就在一些爆料、采访里找到了答案。

节目开播前的发布会上,导演洪啸就透露过:“很多歌手因为直播的事情婉拒了。”就连那英也为直播感到焦虑。

汪苏泷也在节目中透露自己曾主动询问《歌手》导演需不需要留档期,遭到了“不用,你先做你的事”的婉拒。这一点也和洪啸朋友圈截图中的“感谢各位歌手在开播前的雪中送炭”对应上了,侧面证实节目组的前期邀约受挫。

“直播”二字,真有这么大的威慑力吗?

资深音乐制作人刘鑫透露道:“综艺节目修音主要是会根据节目的类型,和歌手团队的需要进行。”

以早期选秀节目为例,因为选手本来就来源于民间,很多都是非科班的,所以演唱有些瑕疵也在所难免,不太需要修音。

但进入网络媒体时代,音乐类综艺修音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。

“之前主要是以长视频的形式在影音平台进行传播,现在碎片化传播成为一种主流的传播形式,更多是以单个表演的cut在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,所以大家对几分钟内的表演所带来的视觉听觉的冲击要求更高。”刘鑫说。

内娱歌手,依赖修音?

后期修音,对业内人士来说其实并不是一项高难度技术。

“如果绝对音准是100%,机器修出来的就能达到99%,数字化的音准听起来会不太自然。但如果歌手现场能够唱到97%的话,观众是听不出来有瑕疵的,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状态。”刘鑫告诉搜狐娱乐。

“针对大多数歌手,录播修音是没有难度的,可以利用后期技术把完成度提高到99%。除非演唱实在太差,有可能会修成电音。”刘鑫还提到,其实直播也有“修音”的可能性:“严格意义上来说,没有实时修音这种说法,但是直播也可以挂Autotune,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修正音准。早期很多电音歌手都是这么操作的。”

既没有技术难点,又能保证演唱效果,修音自然成为了综艺的首选。

任职于国内知名音乐公司的阿陆提到,歌手一般都会提前了解综艺对舞台和表演的呈现。“灯光、乐队会一起联彩,耳返和垫音的比例、带tune的部分,都是提前要确认好的。”

也就是说,艺人方对表演的呈现方式、是否修音,都是事先知情的。

最夸张的是,有时候节目组会把母带给到艺人方,任凭艺人方自行修音。

艺宣何均曾带艺人参加过某大热综艺节目。虽然节目不属于音乐类综艺的范畴,但也涉及到舞台表演。“节目组给了我们母带让我们自己修音,平台还说这很正常,见怪不怪了。”

至于音乐类综艺,她所了解到的情况是“这种节目,除非大腕要求,或者签合同的时候有强要求,应该不会轻易给艺人审核正片内容。但肯定会有基础修音,也会保留一些瑕疵给观众评判。”

见识过某选秀节目修音情况的艺宣阿布,表达得更为直接:“能作为节目爆点的车祸现场会直接放出去,其他差得平平无奇的,都会修成录音带的水平。”

总之,有了修音这项“外挂”后,内娱的歌手们背负的压力减轻了许多,对修音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。

“毕竟现在的修音并不是只修音准,包括修节奏、修音准、修气口等,面面俱到。的确有少部分歌手过分依赖修音,对于本身功底的练习就不那么重视了。”刘鑫察觉到,数字化的录音方式启动之后,歌手们在录音的时候就习惯于依赖后期。

直播代替修音,可能吗?

打破歌手对修音的依赖,《歌手》的爆火,和节目采取直播形式必然是有关的。

但反之,直播的音综,不一定都能达到歌手的出圈效果。

“如果节目主要是华语流行歌的演唱,追求不修音,让观众检验歌手基本功,我觉得这是很积极的,”阿陆停顿了一下,接着说:“也是很难的。”

阿陆主张,反修音的风向,让高音能力出众、声音有张力的歌手更具优势,但并不能作为评判音乐人的唯一标准,不能因为这一点否认其他音乐人的风格和才华。

“优秀歌手一直存在,只是对于音乐类节目来说,他们更习惯于先入为主地考虑用户的偏好,从选角开始,就已经在流量、热度、内容风格上局限了邀约歌手的范围。”因此,在阿陆看来,不修音,适用于《歌手》,但不适用于所有音综。

刘鑫同样认为,音综直播有利有弊,并不适合推广开来。

有利的一面,是对于竞演类节目来说,观众可以实时观看表演并且给出投票,对观众来说不仅仅是一场视听的盛宴,更让大家成为了节目的参与者。

弊端就是挑战巨大。作为业内人士,他透露,直播对演职人员来说是非常非常大的挑战,机会只有一次,各个工种的老师们必须默契协作,歌手只能孤注一掷,拿出最好的状态。

“《歌手》开了个好头,可以倒逼歌手们更加重视自己演唱功底的练习,这样我觉得也是歌手自身对观众和粉丝的一种负责。”刘鑫说。

就像张杰近期的发声,“作为一名歌手,唱LIVE是最基本的要求”,歌手必须重视声乐功底和声音掌控力。

可人并不是精密的仪器。

在刘鑫看来,歌唱中的一些瑕疵,其实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。“真正的演出、live版,没有一首歌是好唱的。有瑕疵不一定代表这个音乐作品不好,有时候一点点瑕疵也是一些质感的体现。这个观点,那英老师也表达过,我是很赞同的。”

阿陆和刘鑫的维度看似不同,但其实都是从打破审美单一的角度出发的。

这种巧妙的一致性,也在谈到华语乐坛的生态时显现出来。

对于“华语乐坛出现断层”的说法,他们的视角也是重合的,都不同意这种消极观点。

阿陆认为,汪苏泷接连几首翻唱在短视频平台出圈,也证明了自己的演唱实力。“慢歌更加难唱,像汪苏泷这样会乐器的创作型歌手,基本功和音准都是不错的,所以才能把悲情的歌曲唱红。”

“现在也有唱功很不错的歌手,例如邓紫棋、周深。而且一个好的音乐表演不仅仅只是唱功可以体现,直击人心的歌词和编曲,也是音乐所具有的魅力,比如老一代的李宗盛,新一代的许嵩、毛不易等等,他们的创作和表演都很不错。”刘鑫说。